早兩年自己幾個網上事業都是剛剛起步,並沒有這個luxury離開放一個悠長假期。年輕的時候,愛“離開”,留學也好,揹背囊也好,旅行團也好,甚至跟著母親或屋企人出國旅行,能走就走,任何的出去,都比留著好。確實就算是最無聊的旅行,也是一種人生體驗,沒有一點是浪費的。
二十歲尾,“抵達” 越來越重要,出外公幹、考察、海外習訓,帶目的性。連渡假也要計算一番、值唔值得去,有冇談話重點同人分享 、有沒有增廣人生體驗驗 或知識 、 添加自己的“我去過” 旅行遊歴記錄 -- 自己滿意之外還要人家讚嘆及 肯走。
三十歲中之後,不敢輕言離開,抵達也成了焦慮,怕沒意思。最好是去有熟朋友住在當地的地方旅行,就算他不陪你一日遊、不來接機、不讓你住他家,至少他會帶你去道地的當地餐館吃一頓飯。你還能對旅行有甚麼期待?所以從前所做 地區總部工作認識了很多亞太區及歐州同事,現在出 外公幹 也會探望舊同事、就算係他們屋企食飯也特別覺得 cozy。
所以,being young的時候要做兩件事 :
一、盡量廣寬自己生活圈子、探索 及廣交異國朋友,以備將來旅行之用
二、揹背囊旅行 要趁早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