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

單身男人



很切合現在的心境。

昨晚無聊地在電腦內找電影看,留意到Tom Ford 執導的 A Single Man,記起友人P在早前電影節曾批評這片子一文不值,不過心想就算故事不好、art direction、photography或服裝也挾着Tom Ford之名也應該值得一看。

故事中的主旨其實很簡單,就是生命冥冥中早有註定。《單身男人》改編自Christopher Isherwood在1964年出版的小說,電影在視覺風格、時代氛圍和生活文化等方面都貼近六十年代,導演在電影中注滿了資產階級的摩登品味。小說與電影將時間設定為1962年的一天,大學教授George痛失相愛十六年的男伴以後,感到生命十分孤獨,決定在某天晚上和紅顏知己Charley吃晚飯後自殺,但他遇到一位年輕熱情的學生後,燃起了生存的勇氣,而最終他的內心變得如月色般澄明了,卻躲不開宿命。

所謂「未亡人」,我們總是聽到「我很傷心」、「我的心很痛」的自述。那種狀態就像你會在日常的對話之中突然啞口,不知下一句應該怎樣承接; 你會在回家的途中突然迷失,無法辨認本該熟悉的景物座標; 你還會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毫無預兆地臨時陷進空白的世界。

在這種中斷了正常意識的空白裡面,你想起與離開了的密友 、伴侶或親人一起的美麗回憶,你明白生命中冥冥中早有註定的道理,但又無奈地接受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。所以比起一幅山水裡的留白、音樂之中的休止、詩句之中的間斷,它要純粹得多、虛無得多。

男主角Colin Firth展現了這種虛無的心理、如水的回憶和流動的意識。而電影裏前呼後應的對稱結構,以單身男人的內心感受為重心,運用不少鏡子和水的意象,切合自傷、自憐、自戀的氣息之餘,Colin Firth幾乎成為了法國名導Jean Cocteau鏡頭下一塵不染的Jean Marais了。

沒有留言: